為確保鑄件質(zhì)量,如鑄鐵平臺、檢驗平臺、劃線平臺等鑄鐵件應根據(jù)鑄件不同用途和要求,采用不同的檢查方法,及時檢出所不允許的缺陷。缺陷檢查普遍采用的有以下一些方法。
(一)外觀檢查 對表面粗糙度的檢查,應在合適的光線條件下以目測—手觸樣塊,憑感覺進行表面狀況的鑒定,借助測量工具獲得鑄件尺寸數(shù)據(jù),用統(tǒng)計方法確定鑄件精度方面缺陷率。
(二)化學分析 對所有的鑄件,化學成分是十分重要的,因而在大多數(shù)情況下,化學成分就是驗收指標。化學成分也間接決定了鑄件的力學性能與缺陷發(fā)生與否。
(三)力學性能檢測 硬度試驗是最早用來檢驗鑄件是否發(fā)生缺陷的手段,本世紀初美國曾有人在落砂工段逐個檢驗澆出的鑄件缸蓋,如硬度超過一定值則認為必然存在裂紋應予報廢。這種方法簡單異行。
(四)金相檢驗(金相顯微鏡檢驗)用光學顯微鏡再放大50~2000倍下觀察拋光的金屬表面,試樣在未經(jīng)侵蝕條件下進行夾雜物檢查(利用明、暗場及偏光、干涉和顯微硬度等多種功能參照GB10561—89評級),經(jīng)侵蝕后進行組織及晶粒度檢查。這種方法廣泛用于檢查微觀缺陷,也常用于研究宏觀缺陷的微觀特征。
(五)無損檢驗(無損探傷)其中,滲透探傷法(ISO3452)、磁粉探傷法、渦流探傷法等,只能用于鑄件表面或表層部分缺陷的檢查,對鑄件深部缺陷的檢查,必須使用X線透射法(ISO5579)、斷層攝影法和超聲波探傷法。無損檢驗近年來發(fā)展很快,由于數(shù)據(jù)處理好和硬件趨向于便攜式,大大提高了檢查的可靠性和靈活性。
更多知識來源于杰耀工量具。